国际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终身会士(IEEE Life Fellow)
国际模式识别学会会士(IAPR Fellow)
亚太地区人工智能学会会士(AAIA Fellow)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
SCI检索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Wavelet, Multiresolution,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创办人及主编。
IEEE-SMC 模式识别委员会创始主席
国际模式识别学会(IAPR)澳门分会创始人和主席
澳门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
唐远炎教授现任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智慧城市研发中心主任。
唐远炎教授40年代出生于四川成都,1961年高中毕业后,他考上重庆大学无线电系,以优异成绩毕业后的他被分配到航天部门(当年称为七机部)从事航太事业,直至1978年考入北京邮电研究院,成为国内第一批硕士生,从事系统工程专业的学习和研究。1982年,年近40岁的唐远炎考取了博士奖学金,赴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康可迪亚大学电机工程系学习,成为该校第一位取得此荣誉的中国学生。两年后,他看到计算机发展的前景,转系师从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殿堂级人物孙靖夷教授,开始学习和研究文字识别和文本分析。博士毕业后,唐教授在当地一所大学研究所工作了两年,终于在1995年回国发展,到香港浸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任讲座教授。2011年,唐远炎教授加入澳大, 是澳大九名讲座教授之一。他先后透过知名的科学出版商- 世界科学出版公司出版了七部著作。
唐远炎目前是澳门大学讲座教授(Chair Professor Emeritus),香港浸会大学讲座教授(Chair Professor Emeritus),曾任香港大学名誉讲师,加拿大康可迪亚大学客座教授及模式分析与机器智能中心研究员,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唐教授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信息二组的评委、副组长和组长,杰青和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评委。香港高校联信息科技及管理协会创会副主席,香港海学联创会理事。获中国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获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重庆市自然科学二、三等奖五项。获中国专利7项,研究成果应用到15个美国专利和2个欧洲专利。应邀在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50多所高校,美国,英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作学术报告。
唐远炎教授从1980年代起从事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图像处理、中文计算机处理的研究。发表了300多篇SCI检索国际学术论文, 25部英文专著和书籍。在国际上他首次将熵理论和分形理论引入文本分析与理解领域,建立了该领域的理论框架,成果被英文《模式识别手册》收录,成为现代模式识别理论的一部分。他首次将数学领域的小波分析引入到模式识别领域,建立交叉学科研究,解决了该领域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完成了三部英文专著《Wavelet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to Pattern Recognition》(2000)、《Wavelet Theory Approach to Pattern Recognition》(2009)、《Document Analysis and Recognition with Wavelet and Fractal Theories》(2012)。他创办了国际上第一本关于小波及其应用的SCI检索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Wavelet, Multiresolution,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2003)并担任主编,他创办了小波与模式识别交叉学科的国际系列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avelet Analysis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ICWAPR)》。他创建了国际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SMC(IEEE-SMC) 模式识别委员会,并担任创始主席。2002年他带领申办小组在香港特区政府的支持下(时任特首董建华先生专函国际模式识别协会支持),击败日本、印度、意大利、美国等国获得《国际模式识别大会》的举办权,2006年成功主办,他担任大会主席。这是中国首次主办国际模式识别大会。为我国模式识别界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2021年公布的世界计算机科学家排名中,他排澳门第一名,全球排名1226。
唐远炎教授是高被引计算机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