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研院携澳大孵化企业参与琴澳环保节能绿电行业发展论坛
11月5日,“琴澳环保节能绿电行业发展论坛”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举行。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参与了论坛协办,副院长王毅喆代表研究院在现场分享了碳中和领域的最新资讯。
珠研院携澳大孵化企业参与琴澳环保节能绿电行业发展论坛
11月5日,“琴澳环保节能绿电行业发展论坛”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举行。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参与了论坛协办,副院长王毅喆代表研究院在现场分享了碳中和领域的最新资讯。
粤澳模块化芯片设计和测试联合实验室获授牌
「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授牌仪式」于11月4日举行,粤澳模块化芯片设计和测试联合实验室获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与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授牌。该联合实验室由澳门大学牵头,联合横琴澳门大学高等研究院(琴研院)与两所广东高校及四家广东企业合作共建,其中横琴澳门大学高等研究院为内地牵头方。该项目为全国首个粤澳联合实验室,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与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关于开展联合资助粤港澳联合实验室的工作计划》资助。
全国首笔中葡碳汇交易达成,琴研院参与签署研究协议
11月3日,全国首笔“中葡”碳汇交易暨粤港澳大湾区碳汇合作平台签约仪式在珠海金湾举行。现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澳门大学高等研究院与珠海联港集团有限公司、澳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所、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香港城市大学能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室五方共同签署《碳汇研究合作框架协议》。
珠研院与深绎未来共建多语言多模态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
10月16日,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深绎未来多语言多模态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华发跨境电商产业园正式揭牌。联合实验室将依托澳门大学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实力,以及其智慧城市物联网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大规模数据处理、多模态大模型算法等领域的成果,聚焦智能标注技术攻关、多语言多模态数据集建设等核心方向攻关,打通产学研用“最后一公里”,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横琴集成电路工程师就业培训班(第一期)圆满结业
2025年8月30日, “2025横琴集成电路工程师就业培训班第一期”课程在横琴圆满落下帷幕,本次课程为期三周。由横琴经济发展局指导、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与珠海先进集成电路研究院联合主办,旨在精准对接合作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需求,加速新入职工程师的角色转变与能力提升,为横琴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注入新鲜血液与核心动能。此次课程共有25名学员报名参加。
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与澳健康共建联合实验室
2025年8月28日,岐黄亮剑·2025民族中医药出海论坛暨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澳健康联合实验室揭牌盛典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隆重举行。论坛期间,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澳健康联合实验室正式签约揭牌。珠研院与澳健康(广东横琴)科技有限公司将通过联合实验室合作建立创新中药技术转化平台,共同研发具有科学依据和市场潜力的特色药食同源产品与中医技术应用产品。
珠研院15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公布了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共获批15个项目,包括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8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6项。
珠研院孵化企业上榜横琴2025创新型中小企业
2025年7月28日至8月1日,根据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复核)和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认定(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合作区将拟认定的2025年创新中小企业名单再次予以公示。由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参与孵化的两家初创公司上榜。
珠研院与澳创通宙共建肿瘤微器官药物敏感性检测联合实验室
2025年6月16日,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与澳创通宙(广东横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肿瘤微器官药物敏感性检测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隆重举行。省委横琴工委委员、省横琴办副主任叶真,省横琴办社会事务局副局长钟海波,珠海市医学会负责人,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院长陈国凯,澳门大学邓初夏教授,中融创源总经理赵洋等相关代表出席仪式,并共同为联合实验室揭牌。
珠研院参与2025粤港澳大湾区论坛
5月20日至21日,由国务院参事室主办、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承办的“2025粤港澳大湾区论坛”在广州举办,国务院参事室负责同志、广东省政府负责同志、国家有关部门代表、国务院参事、地方政府参事和特约研究员,以及粤港澳三地的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围绕“锚定‘一点两地’战略定位 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论坛主题展开深度交流。据了解,本届论坛围绕“加速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持续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和“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四个专题举行四场圆桌论坛,为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向纵深贡献智慧和力量。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珠研院)院长陈国凯教授受邀代表珠研院参与了“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圆桌论坛。在论坛上,陈院长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创中心,需要解决“一国两制”框架下的粤澳、粤港和粤港澳融合问题,以便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优点。在这一点上,没有作业可以抄,需要“思想更开放,规划更进取,办事更人性,评估更宽容”。就此,陈院长也从运作澳门大学跨境转化的视角,结合国际科创中心的建设需求,提出了若干点观察和建议,主要包括:保障科创政策的时效性与连续性;主动解决人才基本需求;鼓励创新跨境科研合作模式;发挥港澳制度多样性优势;修正完善科研人才培养机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