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医学研发中心
专家团队
研究成果
活动风采

依托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和精准肿瘤学前沿科学中心,珠研院设立转化医学研发中心,着眼于癌症预防、转移、复发、耐药等关键科学问题研究,研究预防及诊疗方法;在慢性疾病、人体老化、免疫学、神经系统疾病及癌症等重大领域方面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转化研究。

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成立于2013年,由生物医学系、药物科学系、公共卫生及医药管理系三大学系组成,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学科(生命科学)排名前125-150,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及精神病学、心理学进入国际基础科学指标ESI前1%。健康科学学院建立有33个实验室,4个研究中心及4个核心实验中心全力辅助研究工作开展,收获丰硕高质的科研产出,在国际生物医学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提高。

2021年1月,澳门大学获国家正式批准建设精准肿瘤学科前沿科学中心,是国家在港澳地区布局的首个前沿科学中心。该中心聚焦多发肿瘤疾病的预防、发生、转移、耐药等重大问题,围绕癌症的发生与发展、肿瘤微环境与免疫调控、癌症转移及耐药机制、高效药物开发及癌症个体化治疗四个方向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工作。该中心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的远景发展规划,引领地区在生命科学、医学,尤其是癌症等方面的研究与发展。主要聚焦癌症精准医学、干细胞与发育、衰老、神经及代谢紊乱生物成像数据科学药物开发神经精神医学、结构生物学和转化医学。




邓初夏
讲座教授
研究方向:
·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乙酰化酶
·癌症、代谢性疾病
·衰老
·干细胞、肿瘤转移、药物开发、细胞周期、生物信息学、基因组稳定性、生殖发育、基因靶向
葛伟
讲座教授
研究方向:
·生殖轴和生长轴对生殖的内分泌调节
·卵巢内卵泡旁分泌/自分泌通讯网络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生殖和公众健康的影响
·以斑马鱼作为衰老、人类疾病和药物发现的样本涉及使用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生理学和遗传学的各种技术,包括新出现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即TALEN和CRISPR/CAS9
沈汉明
讲座教授
研究方向:
·自噬和溶酶体在癌细胞生物学中的作用。
·有丝分裂:健康与疾病方向新机制和生物重要性
·肿瘤代谢与靶向治疗
王一涛
讲座教授
研究方向:
·中药材系统质量评价
·药物开发
·医药管理
陈新
特聘教授
研究方向:
·中医药:中药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和分子基础
·免疫学:CD4+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生物和药物调节
·转化医学研究:开发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的新型免疫疗法和中药衍生疗法
李铭源
特聘教授
研究方向:
·癌症、心血管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生物化学
·中药分子药理学
·系统生物学: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
李绍平
特聘教授
研究方向:
·甘醇分析,特别是糖类图谱在中草药糖罐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中医药标准开发
·中药材质量控制方法开发,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液质联用、毛细管电泳法、毛细管电泳法和气质联用法
·冬虫夏草、灵芝等药用蘑菇的培养、发酵、有效成分及质量控制
徐仁和
特聘教授
研究方向:
·间充质样干细胞的生物工程及人工智能辅助治疗应用
·间充质样干细胞作为治疗药物的去向、免疫原性和生物安全性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发育过程中的起源、异质性和干细胞特性
陈国凯
教授
研究方向:
·用于疾病模型的人体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的来源和分化
·谱系特异性分化的分子机制
·人体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的营养调控
·临床相关细胞类型分化条件的化学定义
陈修平
教授
研究方向:
·从非凋亡性程序性细胞死亡和上皮间质细胞转移的角度探讨抗癌、心血管保护和抗纤维化药物的作用机制
·筛选确定细胞程序性死亡和上皮间质细胞转移的调节剂作为治疗癌症和纤维化的先导或潜在药物
张仲荣
教授
研究方向:
·研究核激素信号的分子细节,及信号通路如何与包括癌症在内的疾病状况联系
胡豪
教授
研究方向:
·临床研究和转化
·健康经济学
·医疗卫生系统和政策研究
·医药产业与政策研究
·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与市场进入
梁重恒
教授
研究方向:
·作为重要分子靶标的天然产物和基于金属的化合物开发,重点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和基因转录的调节剂
·用于高通量药物筛选的酶活性检测
·检测如金属离子和毒素类有害物质以进行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
罗茜
教授
研究方向:
·确定可提高癌细胞在循环、转移和化疗过程中存活的驱动蛋白的癌症生物学
·抗癌药物开发:针对转移和耐药癌细胞的新药物开发
·代谢性疾病:研究糖尿病相关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糖尿病诊断治疗的新生物标志物开发
·衰老研究和生物检测:培育转基因斑马鱼用于衰老和毒性研究
苏焕兴
教授
研究方向:
·建立基于人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细胞模型以阐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研究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有益作用并寻找治疗脑小血管疾病和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方法
·脑部疾病中淋巴功能研究
王山鸣
教授
研究方向:
·癌症基因组学与遗传学
·遗传性乳腺癌
·新一代DNA测序
·生物信息学
·全基因组测序
·外显子组测序
·转录组
黄值富
教授
研究方向:
·研究帕金森病、衰老和环境应激期间观察到的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化过程的基本生化和遗传机制
项玉涛
教授
研究方向:
·贫困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卫生健康服务研究
·严重精神疾病,特别是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的临床研究
·精神病学流行病学
燕茹
教授
研究方向:
·疾病中的药物代谢和转运
·肠道微生物区系-宿主代谢相互作用
·基于肠道微生物区系的中药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
袁振
教授
研究方向:
·神经科学与神经影像 神经成像、脑功能障碍与脑认知、超扫描、光遗传学、脑干预和脑调节 ·生物医学光学与光学分子成像
漫反射光学层析成像(DOT);
功能近红外光谱(FNIRS);
光声断层扫描/光声显微镜(PAT和PAM);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
光热和光动力疗法
郑文华
教授
研究方向:
·阿尔茨海默病、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等衰老和退行性疾病中信号通路(新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及新生物标志物的鉴定。

·磷脂酰肌醇三羟基激酶/苏氨酸激酶信号通路和FoxO转录因子在衰老和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新功能和下游靶点的鉴定。
·谷氨酸和生长因子的相互作用及其在神经性和眼科疾病治疗中的意义。 ·新药开发。
·诱导多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及其在神经元退行性疾病治疗和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FoxO在诱导多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生长、分化和死亡中的作用
郑颖
教授
研究方向:
·中药中难溶原料药(BCS II和IV)的配方研究,如纳米晶、纳米乳剂、固体分散体等;
·局部作用难溶药物治疗牛皮癣;
·在正常和疾病模型上研究颗粒跨生物屏障的运输和完整性,例如肠道屏障、血脑屏障、皮肤屏障等;
·中药原料药的晶体工程,如多形性、共晶体;
·中药产品开发
王春明
教授
研究方向:
·(聚/寡聚)葡甘聚糖及其衍生物:构效关系研究及免疫活性生物材料 ·具备修复功能的“新”巨噬细胞工程设计
胡元佳
教授
研究方向:
·医学数据挖掘
·复杂系统分析
·医药创新管理
周昶行
副教授
研究方向:
·应用X射线结晶学和低温电子显微镜测定粘附素-调节剂复合体的结构,了解粘附素开环机制
陈美婉
副教授
研究方向:
·分子药剂学
·生物材料与纳米医学
·肿瘤治疗中的靶向给药系统
狄利俊
副教授
研究方向:
·基因表达转录调控机制和基因表达调控网络研究
·癌症等人类疾病机制研究
·基因表达微阵列等与个体基因研究
何承伟
副教授
研究方向:
·中草药及天然化合物的抗癌抗炎药理作用
·用于癌症辅助治疗的自噬抑制药开发
·肿瘤耐药和转移的分子基础和治疗策略
·细胞应激反应药理学意义和分子机制
许贝文
副教授
研究方向:
·药物发现和药物筛选。
·心脑血管药理学。
·血管生成与内皮功能障碍。
·代谢紊乱失调
陈劲
副教授
研究方向:
·生物信息学
·中医药大数据
·保健食品开发
郭珩辉
副教授
研究方向:
·新型治疗性抗体的开发、毒液多肽和天然生物分子原型药物的开发、发掘癌症生物标志物和免疫疗法标志物可用于预后和治疗验证
李子安
副教授
研究方向:
·用光遗传学方法研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蛋白偶联受二聚体。
·蛋白偶联受体和Bias细胞信号转导在卵巢癌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树枝状大分子纳米技术调控卵巢癌细胞血管紧张素II及其相关受体的信号通路
李刚
副教授
研究方向:
·癌症表观遗传学
·表观遗传学中的信号转导途径
李鹏
副教授
研究方向:
·中药质量评价的创新策略和新技术
·一种快速、方便、灵敏、创新的中成药外源性有害残留检测方法及平台
林理根
副教授
研究方向:
·天然产物化学,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的分离、结构鉴定和目标鉴定新方法开发
·筛选治疗肥胖、糖尿病和衰老的新型先导化合物
·饮食相关代谢紊乱的机制研究
刘子铭
副教授
研究方向:
·医疗器械开发、胚胎发育、肿瘤微环境、纳米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白细胞体内细胞计数
路嘉宏
副教授
研究方向:
·人类疾病中自噬的调节机制和生物学功能:生理学转化研究。
·用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方法开发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中药化合物并进行靶点鉴定。
陆金健
副教授
研究方向:
·用于癌症免疫治疗的天然产品
·克服癌症耐药性和转移
·以天然产物为基础的综合疗法
欧阳方德
副教授
研究方向:
·人工智能药物制剂: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建立药物配方数据库和预测药物配方;
·药物多尺度建模开发:整合量子力学、分子动力学和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模型至药物释放系统
·药物信息学:对文献、专利、临床试验和上市产品中的药物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
潘全威
副教授
研究方向:
·蛋白质组学、糖蛋白组学、糖组学和代谢组学在疾病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发现中的应用
·高通量质谱学技术在蛋白质组、糖蛋白组学、糖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信息学在数据挖掘、生物标志物发现、疾病结局预测和致癌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破译人类蛋白质组(人类蛋白质组计划)
·破译甲胎蛋白的功能作用
沈仲燮
副教授
研究方向:
·癌症、精准医学、合成致死、化学及基因筛查和肿瘤抑制基因
谭建业
副教授
研究方向:
·针对癌症代谢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开发
·候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化学优化
·用于支持药物发现的高通量化合物图谱
万建波
副教授
研究方向:
·基于质谱学的脂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化学衍生化策略
·中药材(三七根叶)的质量评价
·预防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等代谢性疾病的中药药理研究
卞鹰
副教授
研究方向:
·(聚/寡聚)葡甘聚糖及其衍生物:构效关系研究及免疫活性生物材料
·具备修复功能的“新”巨噬细胞工程设计
王颖
副教授
研究方向:
·抗炎抗肝癌药物开发
·作为免疫抑制剂的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化学生物学
王瑞兵
副教授
研究方向:
·超分子医学
·超分子生物材料
·仿生给药和细胞给药
黄冠豪
副教授
研究方向:
·致病真菌是如何在人类中引起疾病。
·基因转录调控研究
徐晓玲
副教授
研究方向:
·哺乳动物发育和肿瘤发生中的肿瘤抑制基因Smad4和Pten
·乳腺癌基因1与乳腺发育和肿瘤发生
·雌激素信号与乳腺癌基因1在DNA复制和基因组稳定性中的相互作用
谢瑞瑜
副教授
研究方向:
·利用高通量测序和基因组编辑技术研究胰腺癌的DNA和组蛋白修饰,阐明染色质修饰酶在小鼠模型中的作用,并通过靶向关键的表观遗传途径来探索新的抗癌或预防策略。
·患者特异性诱导多能干细胞/人类胚胎干细胞作为糖尿病等胰腺疾病模型的体外分化
张红杰
副教授
研究方向:
·器官形态发生的分子机制
·体鞘磷脂内稳态网络调节
·描述体鞘磷脂的动态平衡网络及其在整个生物体水平上的调节,并探讨体鞘磷脂代谢产物与体鞘磷脂生物合成和代谢缺陷相关疾病的病理联系。
张庆文
副教授
研究方向:
·重点在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的分离、结构鉴定、天然产物化学修饰分析研究
·重点在传统医药和保健品的研发、中医药标准化的中医药研究
·参考标准的制备鉴定
张宣军
副教授
研究方向:
·用于生物微环境监测的小分子探针和纳米探针,包括局部pH值、温度和生物相关分子的检测。
·设计新的发光和光声材料,并研究其结构-性能关系,包括有机小分子、半导体聚合物和金属-有机杂化材料
赵静
副教授
研究方向:
·化学分析方法在中药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中的应用
·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分析
·建立实验室标准信息管理系统
赵琦
副教授
研究方向:
·抗体工学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抗体偶联药物
·噬菌体及酵母展示库
余华
副教授
研究方向:
·治疗炎症性疾病的中药 ·中成药的质量控制和标准
代云路
副教授
研究方向:
·重点研究用于靶向输送抗癌治疗药物和多模式生物成像的纳米材料(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光学成像、磁共振成像和光声成像等)
贾艳伟
副教授
研究方向:
·用于生物和化学应用的微流体
·疾病诊断中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用于疾病诊断的自动护理点设备
王雅凡
副教授
研究方向:
·核因子kappaB和IKB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
·生物化学、结构生物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
研究重要分子的功能和机制,重点为其生物学功能。
钟昌明
助理教授
研究方向: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细胞病理学的分子基础
·鉴定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中药活性成分
·功能性中药衍生食品开发
龚映雪
助理教授
研究方向:
·生物质的转化和生物降解
·海洋微生物学
·环境微生物群落
刘京京
助理教授
研究方向:
·RC教育
苗凯
助理教授
研究方向:
·全基因组筛选和鉴定与突变型乳腺癌1号基因在乳腺癌进展和转移中协同作用的遗传驱动因素
赵永华
助理教授
研究方向:
·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外切体和仿生纳米材料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策略
·神经认知障碍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中医体质与某些疾病的易感性
·干预代谢综合征的功能食品
·心脑血管及代谢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邵宁一
助理教授
研究方向:
·心血管发育与疾病、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多组学整合分析、基因组研究、表观遗传学和转录组学
吴霭琳
助理教授
研究方向:
·医疗和医药产品的监管科学
·传统医学、辅助医学及中西医结合实证
·公众健康与慢性病管理
·社会与管理药学
王胜鹏
助理教授
研究方向:
·从中医药中发现防治炎症性肠病和癌症的药物
·新型中药给药系统和保健品开发
曾华鑫
助理教授
研究方向:
·细胞骨架如何驱动细胞分化的
·核膜蛋白在调节细胞极化中的作用
·识别影响细胞极性的衰老相关分泌因素
·破译极性相关衰老因子的分子机制
郑慧珊
助理教授
研究方向:
·中草药和天然植物的分子药理学
·血管功能障碍和代谢失调
陈强
助理教授
研究方向:
·癌症发生的分子机制
·代谢稳态调节
·癌症耐药机制研究
陈肖家
助理教授
研究方向:
·中药材质量评价与国际标准
·中药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中药中的生物活性成分

重症侦测血液荧光仪

目前在临床上缺乏一个能早期预警与预判急重症种类的筛检方法。该项目旨在开发一种免试剂、高灵敏度且可以频繁筛查的血液荧光代谢体分析仪,量化量测血液中不同荧光物质在生理状态有所变异或遭遇疾病时的时间动态与光谱特征,并以不同波长光源激发不同荧光体荧光光谱,演算获得主要荧光成分的组成变动,在器官受损之前侦测到炎性自由基的涌现,缩短急重症诊断时间。


image.png

血清荧光光谱检测平台架构图

image.png

大鼠耳朵血管之二倍频活体显微影像(左图)

肠缺血后,血管内(中图)430-470nm蓝荧光与(右图)500-650nm荧光强度随时间上升

image.png

NADHFAD的单光子和双光子荧光激发光谱(左图)

紫质的双光子荧光激发光谱(右图)

多能干细胞来源的人皮肤角质细胞体外分化技术开发及应用

该项目基于多能干细胞高扩增能力和多能性,运用自主开发的生物技术在体外定向分化出发育谱系明确的皮肤细胞。这些细胞可在无动物组份的条件下大规模生产,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可制作成为皮肤细胞相关产品用于临床医疗和健康美容。



image.png

多能干细胞来源的人皮肤角质细胞体外分化方式及其存在问题

image.png

多能干细胞来源的皮肤角质细胞体外阶段分化体系

image.png

image.png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转化医学国际会议暨第四届澳门干细胞研讨会

由澳大健康科学学院主办、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承办的“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转化医学国际会议暨第四届澳门干细胞研讨会”以线上结合线下形式顺利举行,吸引400多名来自美国、新加坡、内地和澳门的着名学者、生物医学专家、业界人士、科研人员及学生参与,就转化医学及干细胞研究的前沿进展及临床应用展开深入讨论。此次研讨会为大湾区及其他地区的科学家、专家及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展示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平台,亦为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二期启用仪式

2021年5月24日,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中华医药及转化医学研发中心启用仪式暨澳门大学-华发集团联合实验室进驻项目签约仪式在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举行。该中心的建成启用,标志着珠澳两地科研人员有了一个设施完备的研发基地,将进一步推动两地中医药、转化医学领域的科技创新发展,促进琴澳两地产学研深度合作。接下来,将通过中心和联合实验室实现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疗法的高效转化,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