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速递
活动回顾 | 第六期天沐河沙龙:AI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活动回顾 | 第六期天沐河沙龙:AI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2024-11-04

往期新闻
共话前沿创新 | 第二届澳大微电子工业盟友论坛暨琴澳集成电路人才需求对接会成功举办
2022-12-06

共话前沿创新 | 第二届澳大微电子工业盟友论坛暨琴澳集成电路人才需求对接会成功举办

由澳门大学微电子研究院、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共同举办的“2022第二届澳大微电子工业盟友论坛暨琴澳集成电路人才需求对接会”于12月2日在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成功召开,多名学术专家及多家微电子领域知名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话行业最新发展与前沿技术,碰撞思维火花,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微电子工业创新发展。 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副院长王春明在致辞中表示,集成电路产业是先导产业,澳大和珠研院积极响应政策部署,发挥微电子研发中心平台及科研引领作用,聚焦集成电路产业形态、产业布局,从支持企业发展、人才引进、平台建设、粤澳协同创新等方面切实推动合作区集成电路产业跃升发展,以科研、人才和产业化联结大湾区科技合作,为粤港澳地区集成电路的长远发展开辟广阔空间、注入新动力。 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副院长王春明 澳门大学微电子研究院副院长、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代主任麦沛然围绕实验室的建设情况与未来规划展开介绍。他表示,微电子研发中心和国重实验室依托人才、测试平台、产学研合作等资源及澳门、合作区的政策基础,结合企业的不同需求提供精准人才服务和技术服务支撑;并期望通过今天的论坛对接会促进芯片企业与澳大师生的交流与合作,将高质量的微电子方向硕博毕业生人才留在大湾区,推动大湾区集成电路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 澳门大学微电子研究院副院长、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代主任麦沛然 随后,多家盟友企业代表进行前沿产业研究专题报告及行业分享,从不同角度切入,为新格局下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带来前沿洞察和前瞻思路。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及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本次论坛特设澳门大学微电子研究院学生集成电路设计成果展示区并评选出最佳海报奖和优秀设计奖,不仅促进企业代表、师生校友科研灵感的碰撞,更是勉励学生在攻克集成电路核心关键技术的道路上勇毅前行、持续创新。 盟友企业代表进行专题报告及行业分享 集成电路设计成果展示 “澳大微电子工业盟友论坛暨琴澳集成电路人才需求对接会”系列论坛凝聚澳门大学微电子领域的科研力量,为集成电路产能不足、人才不足两大难题建言献策促成产业与学术交流。该系列论坛致力于打造品牌性产业学术交流论坛及人才交流会,作为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契机有助于打破学术界和工业界之间的壁垒,促进大湾区集成电路产业和澳门大学微电子优势学科的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做出更多贡献。 出席是次论坛的嘉宾有澳门大学微电子研究院教授麦沛然、冼世荣、路延、陈勇、黄沫、于维翰、林智声、江洋、陈知行、彭亚涛、殷俊、李家明、诸嫣及微电子技术转移办公室主任周斌博士,芯潮流(珠海)科技有限公司模拟芯片设计总监赵海兵,珠海一微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IC研发总监赵伟兵,极海半导体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张吉元,奕富通集成科技(珠海横琴)有限公司董事长许伯彰,芯耀辉科技有限公司资深技术支持经理黄浩然,珠海市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C研发中心总监朱嘉俊。

查看详情
琴澳一体 │ 澳大人穿梭两地工作生活体验
2022-11-09

琴澳一体 │ 澳大人穿梭两地工作生活体验

随着琴澳一体化, 以及澳大在湾区及深合区的科研布局, 澳大人往来澳门与横琴工作的 频率愈来愈频繁。 由本科至博士都在澳大读书的曾文良, 他分享了在横琴澳大珠研院 工作和生活的体验。 转载自澳门大学官方微信《琴澳一体 │ 澳大人穿梭两地工作生活体验》

查看详情
科学探索奖公布!澳大麦沛然成澳门首位获奖者
2022-09-15

科学探索奖公布!澳大麦沛然成澳门首位获奖者

第四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今(15)日揭晓,澳门大学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代主任、科技学院电机及电脑工程系教授麦沛然获奖。在50位获奖的青年科学家中,港澳地区占了3席,麦沛然成为澳门首位和唯一获此殊荣的学者。 澳门大学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代主任、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研究员麦沛然教授 在今年“科学探索奖”的提名、推荐和评审过程中,有超过900位各国院士、30多所着名大学校长参与。仅在提名推荐阶段,就有20多位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等国际大奖得主参与其中。麦沛然的获奖项目为“无电池智能电子芯片”,可为国家解决大规模物联网发展的技术瓶颈——人手换电池和电池不环保两个问题。他表示:“澳门科学研究的起点不算高,但这几年得到国家方方面面的支持,又有和大湾区的频繁互动,进步速度很快。我们会在‘小而精’的方向上不断努力,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做出贡献。” 麦沛然是土生土长的澳门人,现任澳大微电子研究院副院长(研究),亦是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IET Fellow)、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RSC Fellow)和中国科学院海外专家。他是国际公认的集成电路领域专家,专注于射频和模拟电路领域的研究。他于2019年获国庆70周年纪念章和获选澳门彩车代表、2011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5年获澳门政府授勋功绩奖状,2012年起6获澳门技术发明奖。麦沛然也是澳大首个产学研创业公司Digifluidic联合创始人,该公司以数字微流控芯片和自动化核酸分析系统为核心产品,促进低成本和快速食品安全检查及疾病筛查的发展。 “科学探索奖”于2018年由杨振宁、饶毅、施一公、潘建伟、谢晓亮等14位知名科学家与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共同发起,是目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计划之一。奖项覆盖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10个领域,4年来共评选出200位得奖者。作为科学家主导的公益奖项,奖项秉持“面向未来、奖励潜力、鼓励探索”的宗旨,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探索科学“无人区”,探索社会支持基础研究人才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 转载自澳门大学官方微信《科学探索奖公佈!澳大麦沛然成澳门首位获奖者》

查看详情
澳门中文媒体团横琴采访调研 琴澳联合引才展优势
2022-09-09

澳门中文媒体团横琴采访调研 琴澳联合引才展优势

由澳门中联办、新闻局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委会主办的澳门中文媒体横琴行一连两日(7日、8日)举行,走访横琴的四大新产业代表企业,细致了解横琴投资环境、优惠政策、重点产业发展近况,以及支持澳门青年创新创业有关政策、载体平台建设情况以及孵化成果等。 9月8日,“澳门中文媒体横琴行”媒体团前往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下称珠研院),先进材料研发中心主任孙国星向媒体团介绍了其团队研发的新型轻质高强材料——纳米泡沫混凝土。 “纳米泡沫混凝土由超稳定泡沫和普通水泥浆混合而成,既能减少水泥用量,还可以提高建筑物的保温能力。”孙国星介绍,目前,该泡沫混凝土技术已经在横琴、珠海和其他地区的建筑工地上得到应用,大幅降低了水泥用量和碳排放。 先进材料研发中心是珠研院布局建设的六个重点研发平台之一。作为澳门大学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首个产学研示范基地,珠研院依托澳门优势学科力量,将微电子、先进材料、智慧城市物联网等领域中多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技术、科研成果,逐步透过产学合作创新转化,从实验室“搬进”生产线,为“硬科技”企业在合作区、粤港澳大湾区这片土地上扎根发展贡献力量。 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科研服务处经理钟嘉盛介绍,珠研院通过结合澳门所能、湾区所向、国家所需,共同建设联合研发平台,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联合进行合作研究、人才培养及成果转化。目前,珠研院共获得政府科技项目资助112项,立项金额超过6,000万元。珠研院亦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珠研院向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及产品改良,共获得商业合作项目73项,合同金额超过5,400万元。 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科研服务处经理钟嘉盛 自2019年落地横琴以来,珠研院不仅走出一条粤澳科技创新合作的新路径,更与合作区科技研发产业相伴成长。 陪同参观的合作区经济发展局投资促进处负责人张伟锋介绍,目前合作区注册的科技型企业约10000家,其中澳资企业近1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约330家。已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等各类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20家。张伟锋相信,凭借合作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强有力的开放政策以及国际化营商环境,会有更多优质企业落户横琴。 合作区经济发展局投资促进处负责人张伟锋 关于集聚人才资源方面,合作区经济发展局科技人才处负责人黄中坚表示,目前合作区的产业仍在起步初期,人才招引遇到不少困难,目前正抓紧讨论出台有关人才政策。他认为琴澳要联合引才,发挥内地优惠政策支持和澳门国际化的优势,通过两地政策结合和标准衔接,发挥迭加效应,以更好地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 合作区经济发展局科技人才处负责人黄中坚 来源:横琴在线《澳门中文媒体团横琴采访调研 感受合作区产业发展新气象》、澳门力报《琴澳联合引才展优势 深合区经济发展局正制定人才政策

查看详情
秋迎喜报!珠研院获批组建珠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22-08-19

秋迎喜报!珠研院获批组建珠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简称“珠研院”)经申报、资格初审、现场考察、专家评审等程序,于2022年8月15日获珠海市科技创新局批准组建珠海市智慧城市协同创新发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称“工程中心”)。该工程中心以“数字化发展、安全发展、绿色发展”为研究核心,综合珠研院在智慧城市数字化、环保节能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优势和学术资源优势,开展在智慧城市数字化、安全及绿色发展技术的垂直应用研究和示范,推动智慧城市融合创新发展。 “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故数字化发展、绿色化发展、安全发展成为十四五期间的三条主线,互相交织、互相促进、互为支撑,共同构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新内涵。以此为前提,工程中心集聚科研人才之智、设施体系之力,由珠研院智慧城市、先进材料、集成电路领域研究员、博士后组成高水平技术研发队伍,配备研发仪器设备400余件、科研办公场地及实验室6600多平方,研究工作的开展具备了有力保障和重要支撑。 目前工程中心在几大研究领域上已获得政府科技资助项目26项,开展技术委托服务26项,实现了成果的示范应用和产业化推广。其中,珠研院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重点专项、2019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形成的研发成果分别已在港珠澳大桥智能化运维体系及室内家居、室外园区等复杂动态场景的多任务典型中实现应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区域海洋工程发展及机器人芯片和算法平台化、智能化、互联网化;高性能吸水树脂产品和纳米泡沫混凝土两项成果分别已与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在保水剂及复合肥应用方面建立意向供销关系及在产业基地回填工程中实现应用;微电子领域博士后的项目在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海外(境外)赛优胜奖。珠研院与乘木科技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的方式共同推进数字孪生与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产业、现代金融产业这四新产业的建设,助力琴澳数字孪生产业发展。 珠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珠海市科技创新局对具有完备的工程技术综合配套实验条件、优秀的专业科技队伍、稳定的经济来源,能为行业领域提供多种综合性技术服务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机构给予认定,旨在完善珠海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开放服务,提升平台服务能力和水平。该资质的获得,是对珠研院综合发展实力的认可,也是珠研院继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等资质后获得的又一重要资质。 未来,珠研院将继续围绕集成电路、智慧城市物联网等珠海市重点发展行业开展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和委托咨询等服务,针对产学研合作各方需求及特点进行精细化匹配,打造良好的合作生态,推动实现产学研“利益共同体”,积极发挥整合澳门与内地科技创新要素协同发展职能,致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策源地。

查看详情
媒体专访|南方财经专访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副院长、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教授王春明
2022-08-19

媒体专访|南方财经专访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副院长、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教授王春明

随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下称《横琴方案》)、《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二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等相关政策出台,澳门大学积极参与大湾区产学研发展,培养中医药科技人才,助力中医药研究成果产业化、市场化。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深合区)挂牌以来,国家积极推动深合区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生产基地和创新高地,越来越多大湾区青年投身中医药产业。 近日,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下称“珠研院”)副院长、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教授王春明接受了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的专访。他既是在澳门大学带领课题组开展创新中药研发的科学家,也是立足珠研院帮助澳大研究成果在深合区落地转化的管理者,对于当前琴澳两地借助政策和区位优势,研发中医药产品及发展澳门中医药产业,有着深刻的体会。 助力科研成果转化 南方财经: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是澳门大学在大湾区设立的首个、也是唯一的一个产学研示范基地,请你分享一下在产学研方面的情况。 王春明:澳门大学有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涉及微电子、中医药和智慧城市领域。珠研院目前已获得科研方面的基金100多项,总额6000多万人民币,商业项目也已经有70多项,金额5000多万人民币,和多家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 珠研院目前设立了6个研发中心和一个高级培训中心,包括微电子研发中心、先进材料研发中心,智慧城市研发中心、转化医学研发中心、中华医药研发中心、人文社科研究中心,可以将许多研究成果进行转化。例如,在微电子领域和业界相关的企业签订了工业盟友计划,定期交流技术和促进产业、技术落地,此外还进行联合人才培养、建立联合实验室;在中华医药和转化医学的领域,珠研院和两家业界知名的再生医学和类器官培养方面的企业签订了联合实验室协议;先进材料研发中心孙国星教授的泡沫混凝土技术,已经在珠海和其他地区的建筑工地和市政建设方面,完全实现产业化;唐远炎教授的人工智能、汤子康教授和曲松楠教授的“量子点抗肿瘤”等项目,也通过研究院的产学研平台发挥了更大转化的潜能。 琴澳中医药政策优势互补 南方财经: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挂牌以来,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中已有超过220家注册企业。在中医药研究方面,你认为横琴和澳门有哪些机遇和优势呢? 王春明:就中医药而言,目前对于深合区和澳门,有很多的优势和机遇,第一是《横琴方案》与澳门中医药政策一脉相承。对于吸引人才、企业留在深合区,推动澳门经济产业多元化非常重要。澳门的土地面积和产业基础有一定的局限,而横琴可以提供许多条件来实现琴澳合作。 第二是《横琴方案》与澳门政策在中医药方面优势互补。澳门自身有中医药方面的科研积累,澳门社会也有信任和使用中医药的传统,澳门特区政府规划中明确优先支持中医药科技发展。横琴如有优惠政策和配套支持,对于澳门的科研人员、企业、从业者来说会非常好。 第三是《横琴方案》可以很好地发挥澳门在科研和政策两方面的“桥梁”的优势,澳门的中医药研究本身就扮演很好的桥梁的角色,将传统中医药精华与现代科技结合;另外,澳门新成立了药监局,主要负责对中医药的注册监管。国家对澳门进行中医药注册监管,与内地药监部门合作,提供了很多政策支持。 未来在横琴,我们会利用优惠政策,促进琴澳两地医药研究人员和企业的互动合作。 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 南方财经:《广东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对澳门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多的支持,请谈谈高校应该如何把握机遇,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 王春明:近日,广东省政府发布《广东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其中提及加速中医药“产学研”融合发展,打造人才高地。在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珠研院机遇与发展同步,有志于在中医药领域发展的青年也大有可为。在珠研院未来的规划中,第一个方向是继续支持澳大的研究人员参与国家科研项目。第二个方向是推进产学研发展,我们正在智慧城市领域、生物医药等领域和更多的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同推进我们的产业研究落地。第三个方向是人才培养,我们希望培养更多复合型专业人才,能够留在深合区,建设澳门的产业多元化。 打造有利于中医药研发的创新生态 南方财经: 中医药研发长路漫漫,你认为如何能让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到该科研领域发展呢? 王春明:第一层面是从整个生物医药行业研发看,这是一个“高大长”的行业,也就是高风险、大投入、长周期,需要由政府、企业、学者等共同打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创新创业和中医药科技发展的环境。 比如,现在我们已有中药质量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最近成立了澳门中药研发中心,即将成立澳门中药检测中心,能更好地让研究成果走向生产线,健康科学学院也成立了教育部肿瘤相关的前沿科学中心,在肿瘤预防或者治疗方面的新方法,也逐步产业化,从澳大教授的实验室走出来。包括我们的干细胞治疗和细胞因子治疗等等。 第二个层面是建立大学教授和企业家之间良好的沟通环境。其实全球产学研科技转化都会有一些壁垒或者挑战。比如沟通就是一个方面,学术研究和科技转化有不同的思维模式,科学家要和企业家密切沟通。任何高校的产学研从实验室走向市场都不容易,如何从需求端出发,在研究层面解决需求端的问题,这是一个难题。所以大学教授和企业家之间的沟通十分重要。 第三个层面是鼓励和帮助人才做科研成果转化。希望能健全大学和企业之间定期沟通的渠道,在研究开始就为科研人才进入产学研转化或者进入市场做准备,在知识产权专利部署等方面提前做好预估,然后在和企业谈判前,对双方预期做一个分析,助力人才和企业的成长。在产品进入市场之后,也能有持续的来自于大学和政府机构的扶持体系,这对做好产学研是非常有帮助的。 最后,鼓励澳门和大湾区青年朋友,不管你是学科技的还是学商业,或是学其他方面的,来尝试科技转化、产学研服务,尝试把你的想法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价值。不要害怕失败,从中体会乐趣。 王春明教授(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副院长、英国皇家生物学会会士(FRSB)、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港澳)获得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年岐黄学者、120篇国际学术论文发布者、4项授权中国专利发明者) 转载自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副院长、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教授王春明:打造有利于中医药研发的创新生态》

查看详情
又一答卷,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携手乘木科技共建联合实验室
2022-08-17

又一答卷,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携手乘木科技共建联合实验室

今年6月,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下简称“珠研院”)智慧城市研发中心主任唐远炎教授团队与乘木科技(珠海)有限公司(下简称“乘木科技”)总经理刘会军共同接受了南方日报、《南方》杂志、南方+等媒体就"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系列报道之“新征程、新飞粤”的专题采访,在采访中介绍了双方成果。两个团队缘起于去年11月,在一场产学研对接活动上洽谈甚欢,经过多轮技术交流的碰撞,双方形成了坚定的产业化合作方向,进一步签订“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拉开深度合作的序幕。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共同推进数字孪生与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产业、现代金融产业这四新产业的建设,积极助力琴澳两地数字孪生产业的发展。产学研对接活动现场交流、共同接受媒体采访唐远炎教授长期从事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等智慧城市相关应用领域的科学研究,已取得一系列具有高创新性、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是IEEE会士、IAPR会士、AAIA会士、澳门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澳门大学科技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讲座教授、香港浸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荣誉教授。他直言,多年来他强烈地希望能够为澳门大学先进的科技成果寻到“落脚点”。粤澳合作发展战略提供了更好的机遇,近耄耋之年的他选择在珠研院“赴考”—这个澳门大学成果在内地转化的唯一窗口。他始终冲在前线,与各地“桃李”相会,尽数掌握他数年来在澳大埋下的“种子”的在外发展情况,既做成果转化的“引路人”,从澳大“走出去”再返航琴澳;同时也孜孜不倦地参与各种对接,又做科技成果转化的坚定“践行者”。这样的旅程至今持续了近4年,为珠研院成果转化刻画出另一番生机。唐教授表示,科技成果转化不易,失败案例远比成功案例要多,希望能与更多具备科技先进和市场需求的企业合作,也希望这次与乘木科技共建的联合实验室的合作能为合作区“高标准建设产学研示范基地”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漫漫“转化路”,他将继续求索。合作方乘木科技总经理刘会军表示,在与唐教授交流中,他感受到其所在的研发中心已沉淀了大量智慧城市相关科研经验,这恰好与乘木科技正在推广的“数字孪生+”战略形成了优势互补。乘木科技作为珠海市香洲区重点引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始终聚焦新型智慧城市发展建设。企业以大数据底座的数字孪生平台(SS-DTS平台)为核心产品,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3D GIS等新兴技术与数字孪生技术相结合,构建数字孪生型的智慧城市,从智能感知、预警、决策、行动四个维度,帮助各地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完成数字孪生管理平台开发从0到1的过程。通过“数字孪生+”战略,目前已赋能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城管、智慧楼宇等,并在城市规划、城市安防、智慧机场、智慧矿山等多个行业领域完成了项目规划和建设。相信本次乘木科技与珠研院强强联合打造的 “数字孪生+”联合实验室,将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创造出更大的社会贡献以及更好的经济效益。乘木科技研发基地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孙靖夷教授指出数字孪生是现代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必将会促进大湾区的建设和发展,孙院士曾专程参加了珠研院的启用仪式。孙靖夷院士夫妇(左三、左四)参加珠研院的启用仪式和澳门大学校长、珠研院理事长宋永华院士(左二)、唐远炎教授(左一)合影珠研院智慧城市研发中心依托澳门大学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以城市发展为主线,主要开展智慧传感与网路通信、城市大数据与智慧技术两大基础领域研究,并发展在智慧能源、智慧交通、城市公共安全与灾害防治三个重点领域的应用。研发中心借助珠研院与澳门大学共建的横琴先进智能计算平台澳门分中心,能够共享高达116亿亿次/秒的智能化算力支持。珠研院智慧城市研发中心相信该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将为合作区构建技术创新与转化中心、推动合作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写上又一个生动的注脚,献礼合作区成立一周年。

查看详情
合作区集成电路产业新政出炉!珠研院研究员浅析表赞誉
2022-08-04

合作区集成电路产业新政出炉!珠研院研究员浅析表赞誉

7月25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措施》(下简称《若干措施》)正式印发,从支持企业发展、人才引进、平台建设、粤澳协同创新等四个方面提出具体扶持措施,这是合作区成立以来瞄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出的首个专项政策,将推动合作区集成电路产业跃升发展,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提供“芯”动力,政策公布以来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若干措施》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规划蓝图互为呼应,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汇聚政府、企业、高校多方“芯动力”,成为合作区集成电路产业纵深发展的“排头兵”,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加快构建特色芯片设计、测试和检测的微电子产业链。《若干措施》被业内人士称作合作区成立以来“对产业链构建考虑最全面、对相关行业发展支持力度最大”的产业政策。 澳门大学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代主任、珠海澳大科技研究员麦沛然教授和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微电子研发中心主任、研究员路延教授接受采访,浅谈《若干措施》对集成电路产业、珠研院及合作区发展带来的重要影响。 麦沛然教授深耕集成电路领域研究多年,在他看来,本次政策几乎覆盖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对各类机构、企业的吸引力不容小觑。 他指出,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产业行业技术的成熟,国内市场正在推进“核心技术”与“核心元器件”的国产化,相关市场具有几千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规模。因此,合作区的发展方向与国家战略目标和市场发展趋势保持高度一致,合作区相关产业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接下来,合作区可考虑进一步把琴澳高校的相关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形成多个机构的联动协作体系。 作为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引路人的他也表达了决心:“澳大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将积极发挥技术、人才和全球联络人优势,为合作区芯片行业作出贡献!” 路延教授关注到新政策较为全面地覆盖到了珠研院的核心需求。芯片设计行业非常注重经验积累,一个成熟的芯片设计工程师需要5-10年的技术积累,有了多项目晶圆(MPW)及首轮工程流片补贴以及EDA工具租用的补贴,珠研院培养学生的成本压力会相应减轻,也可以投入更多资源到人才的培养中。 其次,新政策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路延教授透露,珠研院即将准备申请人才培训中心,计划将优质教师资源引入到横琴开展相关培训,并将澳门大学在学界业界积累的较为丰富的资源,转化为合作区产业发展的技术和学术基础。澳门大学每年会有60-100位集成电路设计专业人才走入社会。 路延教授也为集成电路产业的明天提出美好设想:“未来希望看到,澳门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够成为合作区集成电路产业蓬勃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 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微电子研发中心依托“澳门大学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技术主体,以科技创新发展为主导,构建特色芯片设计、测试和检测的微电子产业链,承担微电子领域前沿技术研究与成果转移转化等工作,先后被认定为“珠海市中小企业开放实验室” “珠海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为集成电路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乘着新专项政策的东风,珠研院将积极响应政策呼唤,发挥强有力的科研实力,吸引与集聚更多集成电路的人才及资源优势,让创新资源更有集聚度、产学研融合更有深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更有力度,交出产业满分答卷。 来源:横琴在线、珠海特区报

查看详情
澳大研发多糖分子中药产品令伤口愈合、骨组织再生
2022-08-04

澳大研发多糖分子中药产品令伤口愈合、骨组织再生

澳大中华医药研究院团队研发的基于中药多糖的产品包括糖尿病足伤口敷料、促进骨组织再生的葡甘聚糖种植体涂层,以及不含酒精成份、抑菌的免洗护肤凝胶,正透过在澳大孵化、由澳大创科有限公司持股的金创克有限公司转化研究成果。 项目负责人、中华医药研究院王春明教授表示:“我们有信心,产品在市场推出后将有助减轻人口老化衍生的健康问题。” 王春明教授(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副院长、英国皇家生物学会会士(FRSB)、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港澳)获得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年岐黄学者、120篇国际学术论文发布者、4项授权中国专利发明者) 转载自澳门大学官方微信《澳大研发多糖分子中药产品令伤口愈合、骨组织再生》

查看详情
继续试航!澳大智驾巴士再度驶入横琴合作区,以创新赋能智能交通发展
2022-08-02

继续试航!澳大智驾巴士再度驶入横琴合作区,以创新赋能智能交通发展

7月15日-7月31日,由澳门大学科技学院院长、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以下简称“珠研院”)研究员须成忠教授领导,汇聚了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国防科技大学、百度及深圳海梁科技等在无人驾驶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机构人才研究团队,共同研发的澳门首辆智驾巴士从澳门大学驶出,通过衔接澳门与横琴的莲花大桥,跨过关口,继2020年后再度从马路的另一边驶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简称“合作区”),在珠研院II期所在的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内部道路进行为期17天的智能驾驶性能测试,为合作区科技创新赋能添彩。 智驾巴士在合作区开放路段进行道路测试 本次“横琴之行”是依据须教授研究团队对智驾巴士在澳大校园的测试情况,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对该巴士进行功能性和可靠性方面的升级改造,尤其是在驾驶环境感知认知和规划决策方面。此次升级改造将传统的GPS寻迹模式转型升级为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 (SLAM算法),利用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实现自动构建环境地图。前期,SLAM算法技术已在珠研院无人驾驶测试小车“长颈鹿”上进行研发测试,此次在算法成熟后应用在智驾巴士中,显著提高智驾巴士环境适应与感知、定位精度、障碍物检测和自主局部路线规划等能力,进一步完善其自动驾驶功能。此外,研究团队还在巴士平台上设计部署了基于5G的车路协同系统,利用“云-边-端”智能技术加速自动驾驶车辆快速落地发展。 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SLAM算法) 智驾巴士测试平台的精密仪器 无人驾驶测试小车“长颈鹿” 项目负责人须成忠教授表示,研究团队将利用澳大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充分发挥合作区的政策和空间优势,为粤澳地区自动驾驶厂商提供自动化标准化测试认证服务,致力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一流的国际智能驾驶测试场。 须成忠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 智驾巴士平台所依托的科研项目“协同智能驱动的无人驾驶关键技术与平台”是珠研院智慧城市研发中心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中心的科研团队由澳门大学校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宋永华领衔、2位 IEEE Fellow、27位教职人员及250余位研究人员组成,该项目依托澳大和珠研院智慧城市研发中心的科研力量同步在马路两边开展研究工作,通过深度产学研合作融通创新。智驾巴士平台研究项目抢占科技创新战略制高点,备受国家、地方政府关注,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物联网与智慧城市”重点专项、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的人工智能重点研发专项的支持。据了解,此前澳大智驾巴士平台已成功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物联网、云计算等多种技术收集道路讯息(如交通信号、路上行人及车辆),令巴士可在开放及不确定环境下安全可靠地行驶,使其与环境联成一体,形成“人、车、路”高效运行的交通体系,并在澳门交通事务局及合作区经济发展局、珠海大横琴股份有限公司及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的支持下于澳大校园、合作区开放路段成功测试运营,实现了澳大车路协同无人驾驶关键技术的落地,顺利完成了智能驾驶中基于攻防对策的鲁棒性的研究及协同智能驱动的无人驾驶关键技术与平台研究,开启了琴澳智能交通系统的新篇章。 智驾巴士测试平台在澳启动仪式 智驾巴士平台进行的避障与换车道、无人驾驶模式、障碍物检测与急停、夜间行人跟随、S弯道行驶测试 如今,“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的概念持续走高,科技大潮正推动智能交通领域发生变革。相信本次试航结果能更好地为车辆“无人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持续赋能,“聪明的车”驶在“智慧的路”,为湾区打造“智慧城市+智能交通产业”双智样板助力,推动粤澳地区乃至国家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