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速递
【南方都市报】打通产学研合作!珠研院助力大湾区科研成果高效转化
发布时间:2023-11-13 10:21

南都讯 珠海最南端,横琴与澳门仅一水之隔,在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的西侧,便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首个产学研基地——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高校的诸多科研成果正在这里实现商业转化。

2021年9月发布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将高标准建设澳门大学等院校的产学研示范基地,构建技术创新与转化中心,推动合作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点,为研究院的发展来带新的历史机遇。



据了解,横琴已有超过1万家科技型企业,其中澳资企业超过5700户,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等各类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达20家,澳门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全部在横琴设立分部。

11月8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集中采访团来到位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进行实地调研,南都记者在此结识了澳大珠研院-乘木科技联合实验室主任刘会军,开启了一段企业家与大湾区的故事。

“在实际的城市管理中,城市中有些区域因为城管队员不足,管理存在滞后性,即只有城管队员巡逻到的区域才能上报相关的城市违规行为。”刘会军借助屏幕演示,向记者介绍如何用智慧城市的理念进行城市治理。

这正是他所在的乘木科技正在研发名为“数字孪生城市运营中心”的产品,主要包括“智慧城市”和“智慧驾驶”等,目前智慧城市板块下的城市治理产品已经在珠海香洲区成功落地并实践两年了。

据介绍,依靠这套“智慧城市”的产品,一旦区域内发生违规行为,管理系统就会呈现报警状态,同时摄像头会抓拍并记录相关行为。相关执法人员在收到违规信息的推送后就可及时进行处理。

“从屏幕可以看到,相关场景都是通过1:1的比例呈现。近一年来城市中发生的违规行为都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清晰地进行曝光。”刘会军补充道。

得益于内地的人才资源以及合作区政策红利,乘木科技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发了多项科技产业成果。刘会军向记者透露,接下来乘木科技还将通过AI技术做智慧交通产品,根据实际的车流情况调节每个路段红绿灯的时长。

刘会军和乘木科技只是大湾区中众多产学研合作的缩影,对于大湾区的高校与企业而言,现在是最好的时代。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交通便捷,而且高校众多。即便是科技初创企业,也很容易能在大湾区找到合作的高校,实现成果落地。这对我们这些创新型企业来说就非常具有吸引力。”刘会军表示。

对此,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代院长陈国凯同样表示,产学研合作的好处很多。“首先是研究成果成功落地的几率更高,因为企业因考虑成本问题,往往会提前探究科研产品在市场上的应用场景和可能性,这会给高校的研究更加明确的指引;其次是,若是以纯学术的角度针对某个技术进行研究,我们可能需要花费两到三年培养学生,而现在通过合作的方式,让我们高校的学生与企业人员一起工作,能够带动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如此一来,成果产出效率也会更高。”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珠研院累计获得政府科技资助项目近15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5项、国家科技部重点专项及课题9项、其他国家级项目6项,省市级科研项目39项;己开展联合研发、委托研究等商业项目超过100项,涵盖微电子、中医药、智能城市等领域。

“珠研院在横琴的发展模式,可以帮助澳门大学解决很多科研难题,比如病人的样品,原来从澳门拿到内地,是相当困难的,首先要过海关这一步,然后接着要做各方面的报备。但如果项目放在珠研院这边来做,就不存在这样的难题。” 陈国凯说,珠研院还有助吸引澳门的人才到横琴来发展,藉此吸引内地的优质企业和合作者在横琴发展。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