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下称《横琴方案》)、《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二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等相关政策出台,澳门大学积极参与大湾区产学研发展,培养中医药科技人才,助力中医药研究成果产业化、市场化。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深合区)挂牌以来,国家积极推动深合区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生产基地和创新高地,越来越多大湾区青年投身中医药产业。
近日,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下称“珠研院”)副院长、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教授王春明接受了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的专访。他既是在澳门大学带领课题组开展创新中药研发的科学家,也是立足珠研院帮助澳大研究成果在深合区落地转化的管理者,对于当前琴澳两地借助政策和区位优势,研发中医药产品及发展澳门中医药产业,有着深刻的体会。
助力科研成果转化
南方财经: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是澳门大学在大湾区设立的首个、也是唯一的一个产学研示范基地,请你分享一下在产学研方面的情况。
王春明:澳门大学有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涉及微电子、中医药和智慧城市领域。珠研院目前已获得科研方面的基金100多项,总额6000多万人民币,商业项目也已经有70多项,金额5000多万人民币,和多家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
珠研院目前设立了6个研发中心和一个高级培训中心,包括微电子研发中心、先进材料研发中心,智慧城市研发中心、转化医学研发中心、中华医药研发中心、人文社科研究中心,可以将许多研究成果进行转化。例如,在微电子领域和业界相关的企业签订了工业盟友计划,定期交流技术和促进产业、技术落地,此外还进行联合人才培养、建立联合实验室;在中华医药和转化医学的领域,珠研院和两家业界知名的再生医学和类器官培养方面的企业签订了联合实验室协议;先进材料研发中心孙国星教授的泡沫混凝土技术,已经在珠海和其他地区的建筑工地和市政建设方面,完全实现产业化;唐远炎教授的人工智能、汤子康教授和曲松楠教授的“量子点抗肿瘤”等项目,也通过研究院的产学研平台发挥了更大转化的潜能。
琴澳中医药政策优势互补
南方财经: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挂牌以来,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中已有超过220家注册企业。在中医药研究方面,你认为横琴和澳门有哪些机遇和优势呢?
王春明:就中医药而言,目前对于深合区和澳门,有很多的优势和机遇,第一是《横琴方案》与澳门中医药政策一脉相承。对于吸引人才、企业留在深合区,推动澳门经济产业多元化非常重要。澳门的土地面积和产业基础有一定的局限,而横琴可以提供许多条件来实现琴澳合作。
第二是《横琴方案》与澳门政策在中医药方面优势互补。澳门自身有中医药方面的科研积累,澳门社会也有信任和使用中医药的传统,澳门特区政府规划中明确优先支持中医药科技发展。横琴如有优惠政策和配套支持,对于澳门的科研人员、企业、从业者来说会非常好。
第三是《横琴方案》可以很好地发挥澳门在科研和政策两方面的“桥梁”的优势,澳门的中医药研究本身就扮演很好的桥梁的角色,将传统中医药精华与现代科技结合;另外,澳门新成立了药监局,主要负责对中医药的注册监管。国家对澳门进行中医药注册监管,与内地药监部门合作,提供了很多政策支持。
未来在横琴,我们会利用优惠政策,促进琴澳两地医药研究人员和企业的互动合作。
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
南方财经:《广东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对澳门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多的支持,请谈谈高校应该如何把握机遇,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
王春明:近日,广东省政府发布《广东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其中提及加速中医药“产学研”融合发展,打造人才高地。在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珠研院机遇与发展同步,有志于在中医药领域发展的青年也大有可为。在珠研院未来的规划中,第一个方向是继续支持澳大的研究人员参与国家科研项目。第二个方向是推进产学研发展,我们正在智慧城市领域、生物医药等领域和更多的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同推进我们的产业研究落地。第三个方向是人才培养,我们希望培养更多复合型专业人才,能够留在深合区,建设澳门的产业多元化。
打造有利于中医药研发的创新生态
南方财经: 中医药研发长路漫漫,你认为如何能让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到该科研领域发展呢?
王春明:第一层面是从整个生物医药行业研发看,这是一个“高大长”的行业,也就是高风险、大投入、长周期,需要由政府、企业、学者等共同打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创新创业和中医药科技发展的环境。
比如,现在我们已有中药质量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最近成立了澳门中药研发中心,即将成立澳门中药检测中心,能更好地让研究成果走向生产线,健康科学学院也成立了教育部肿瘤相关的前沿科学中心,在肿瘤预防或者治疗方面的新方法,也逐步产业化,从澳大教授的实验室走出来。包括我们的干细胞治疗和细胞因子治疗等等。
第二个层面是建立大学教授和企业家之间良好的沟通环境。其实全球产学研科技转化都会有一些壁垒或者挑战。比如沟通就是一个方面,学术研究和科技转化有不同的思维模式,科学家要和企业家密切沟通。任何高校的产学研从实验室走向市场都不容易,如何从需求端出发,在研究层面解决需求端的问题,这是一个难题。所以大学教授和企业家之间的沟通十分重要。
第三个层面是鼓励和帮助人才做科研成果转化。希望能健全大学和企业之间定期沟通的渠道,在研究开始就为科研人才进入产学研转化或者进入市场做准备,在知识产权专利部署等方面提前做好预估,然后在和企业谈判前,对双方预期做一个分析,助力人才和企业的成长。在产品进入市场之后,也能有持续的来自于大学和政府机构的扶持体系,这对做好产学研是非常有帮助的。
最后,鼓励澳门和大湾区青年朋友,不管你是学科技的还是学商业,或是学其他方面的,来尝试科技转化、产学研服务,尝试把你的想法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价值。不要害怕失败,从中体会乐趣。
王春明教授(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副院长、英国皇家生物学会会士(FRSB)、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港澳)获得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年岐黄学者、120篇国际学术论文发布者、4项授权中国专利发明者)
转载自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副院长、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教授王春明:打造有利于中医药研发的创新生态》